一切的说辞在这个时候都显得无比苍白。
就好像是两个网恋的恋人。
这一头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他和网络那头的恋人谈着五六十年代的趣事,谈着退休之后的逍遥生活,谈着耍太极拳的虎虎生威,虽没有说年龄,但认为年纪应该差不了多少,毕竟是同一时代的人。
但是……
见面之后,一个活泼好动的萝莉出现在相约的地点。
一切的想象如梦幻泡影,所有靠幻想堆积起来的城堡在瞬息间遭受雷霆颓势,崩塌了。
对于传道者,大多数人嘴上其实很不服气,但在座的诸位之中,有不少人曾拜读过他的作品。
哪怕只是《志异合集》里面的一篇文章。
倩女幽魂,孔乙己种种。
因此对传道者的文学功底相当钦佩,尤其是古文学知识方面,而孔乙已那篇文章,也让大家以为陈安歌是和他们是一个年代的人。
但现在……
这不是在扯淡吗?
还同一个年代?
孙子辈吧。
“呵呵!”
呵呵声四起,这不是嘲讽,带着尴尬,带着疑惑的不确定,带着不知所谓的情绪,总之,感情很复杂。
谁信啊,就算是你说你自己是传道者,谁信?
徐朗走了过来,说了声:“欢迎!”随即和陈安歌重重的握了下手,徐朗毕竟是文部的人,他也是查了资料才知道陈安歌就是传道者,而后他给陈铁花发了消息,希望陈铁花能够说动陈安歌出面一次,可惜的是陈铁花那边一直没消息,这么一直拖着时间久了,他都觉得应该死没希望了,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这次的文化讨论会就是文部牵头的,而徐朗恰好就是这次大会的负责人,来人的身份,参加者的邀请,都是徐朗一手包办。
徐朗上前欢迎,自然给其他人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个年轻人,就是传道者没错了。
“陈安歌?”
终于是所有人认出来了,哪怕是这些老头子不怎么看电视,不怎么关注娱乐圈,但只要他用网络,总会不经意间看到。
陈安歌!
安导!
“《西游记》电视剧的导演?”
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
对于这些研究西游记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不看电视剧、电影,但至少这部打破收视率记录的《西游记》电视剧必须看,哪怕是这些老家伙褒贬不一,那也得看。
因为他们不是单纯的观众,他们需要从电视剧里面看出陈安歌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
就像他们很乐意和同行争吵换别人的观点一般。
拍电视剧的那个陈安歌,和写《西游杂记》的传道者是同一个人?
一股荒诞感从在座所有人心中涌出,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懵逼。
……
“照片里面博主身边那个帅气的男人就是安导,也就是拍摄《西游记》的那个安导,只露出一个脑袋的人叫徐艺,是人民社的社长,也是一位大学者,最出名的作品就是《一只烟斗》,其短篇小说《梨》是初中必背课文!”
陈盼盼的博微已经吵开了,鱼龙混杂的,也终于引来了有眼光的人,徐艺被认出来了。
“卧槽,人民社的社长?”
“《梨》的作者?我去,我得查查!”
“还真他,妈的,我现在是高中生,对那篇散文记得一清二楚。”
“我去,安导和人民社的社长在一起干嘛?这到底是在哪里拍摄的啊!”
“求问,求问啊!”
“如果我没猜错,这应该是凯旋大酒店的顶楼,照片里面的走廊里面那副画很熟悉。”
“凯旋大酒店那边今天有个文学讨论会,是关于《西游记》的!”
“乱了乱了,关键是博主说她和传道者合影了!”
“因为安导和传道者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啊!”
安导和传道者本来就是同一个人?
“卧槽,真的假的!”
“还有其他的解释吗?图片里面那个脑袋已经确定了,就是徐艺老先生,除了博主之外,就剩下安导了,而且我记得网上很早以前就流传着安导和传道者是同一个人吧!”
“其实有很多蛛丝马迹吧!”
“真的假的?这也太刺激了吧!”
的确刺激,陈盼盼抱着手机,看着那些评论,整个人都懵住了。
安导和传道者是同一个人?
这得多大的心脏才能相信。
……
“所以你觉得不是吴承恩所作,就是因为吴承恩不可能用受篆承恩在玉京,因为重视名字的旧时文人,不会这样漫不经心的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小说中?”
“没错,尤其是‘受篆承恩在玉京’一句,与吴承恩一生不得志的坎坷经历大相径庭,他大约四十岁多岁才赴京选贡,在京受人白眼,心惊凄凉,哪儿来的‘篆’和‘恩’?他不单不会这么写,只怕连读到这类诗句,也要黯然伤神!”
文化讨论会讨论到最后,基本上都聚集到作者到底是谁上面。
而李阳从一开始,直接对准了陈安歌,说出了否吴论,邀请回答的,正是陈安歌。
而李阳的找出的最新理论,就是那句受篆承恩在玉京,其中包含两个点,一是书中多出现承恩二字,比如承恩八戒转山林种种,二就是带了自己的名字,还感恩天子。
这与吴承恩本身的境遇不同。
“射阳集,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此《西游记》怕不是通俗小说,而是游记。”
“且不说名字,单单是吴承恩生平怀才不遇,受人白眼,心惊凄凉就值得推敲,他的生卒年月究竟几何?可有凭证,可有悼词,可有墓穴!现如今有关吴承恩成岁贡有两说,一说是嘉靖二十九年,一说是嘉靖二十二年,对于他生平境遇也有两说,一说他一直是南京国子监太学生,一说他与南京卖字为生,两者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陈安歌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说了一下。
李阳微微皱眉,《西游记》本身就是个迷,三大名著里面,只有它的作者非议最大,其他两部作者争论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偏偏就西游记一直争论不休!
“《淮安府志》淮贤文目中,明确的记载了吴承恩名下有《西游记》,而且从《禹鼎志》《二郎搜山图歌》的创作可以看出吴承恩是有创作《西游记》可能的。”
李阳是否吴代表,偏偏王戴业是推吴代表,用不着陈安歌多说,王戴业那边就已经开始了。
这种辩论也不知道进行了多久,陈安歌听得耳朵都快出茧子了。
“传道者,你有何看法?”李阳又把冒头对向陈安歌。
“啊,我?”陈安歌指了指自己。
“你能拍摄《西游记》,还能写出《西游杂记》,对《西游记》应该是滚瓜烂熟吧!”
陈安歌点点头:“我是对《西游记》很熟悉,但是……我只对文章熟悉,至于你们的争论……说实在的,对于作者是谁,我没兴趣!”
此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对作者是谁没兴趣?
“它是吴承恩写的,还是丘处机写的,又或者李春芳,只不过是换个署名,这是你们这些学者喜欢探讨的东西,我只是一个关心内容的人!”
“现如今流传的版本还有三个,文章散漫,甚至语言不一,其中自然有真有假,但真真假假现在根本不重要,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真的早就不知所踪了,流传下来的大都是摹本,但这些摹本也是宝贝。你不能因为它是摹本就说它是假的,《西游记》的三个版本现在最重要的根本不是争个真假,你可以把它们都当成真的,再进行整合,虽说如此一来或许就和以前的《西游记》不同了,但这些东西可都是西游文化。”
“当然,也不是说作者是谁不重要,毕竟作者身处的年代,个人生平是作品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我很钦佩诸位,不过这种事儿,并不是研究的范畴!”
虽说上辈子多了一个朝代,而清的时候《西游记》的作者根本就不是吴承恩,甚至于说那个时候《西游记》根本就没有作者,只是署名某某校。
……
“和安导的合影!”
又是一条博微发了出来,上面还贴出了照片。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照片是在机场照的。
两张了,和之前出现的照片一样,这位博主博微下面也涌入了不少人。
“我的天,这张照片里面那个不是我吗?这……我的天!”
“按照时间顺序来算,这张应该是安导下了飞机照的吧!”
“妈的,我还是不信安导就是传道者!”
“没错,这根本不科学!”
陈安歌人在酒店,网上已经彻底乱了。
尤其是人民社那边用了头条的方式发了信息。
“传道者新书《西游杂记》即将上市!”
合同也刚刚签了,人民社这边就打出这样的横幅,害不害羞,当然不害羞了,即将上市有没什么问题,两个月,甚至快一点一个半月就足够了。
毕竟走正规流程本来就很快,更何况其他书肯定要替这本书让路,而且上面也会替这本书开弯道。
而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坐不住了,立马就上人民社官网开始查信息。
书籍实体出版,作者信息是必须上登的,所以哪怕《西游杂记》还没有上市,也可以从即将上市书籍信息里面看到作者信息。
果然!
传道者:原名陈安歌,作家,曲作家,导演,现居凉城,著作……
后面的根本不用看了,在看到原名陈安歌,作家导演,居凉城之后一切都明了了。
安导的名字就是陈安歌,居住地就是凉城。
一个人!
真他妈是一个人啊!
“卧槽,这操作,真尼玛骚得不要不要的!”
“不信,我不信,这肯定是代写!”
“这尼玛谁能信啊,完全搞不懂啊!”
……
“那李阳怕是和你有什么过节,你自己都忘了吧!”
徐艺虽说是坐在一旁观看,没有发言权,但整场看下来,他的注意力全都是李阳吸引走了。
这种所谓的讨论会他其实参与了不少,有人一场下来一言不发,也有人一场下来嗓子都干了。
李阳大概就是那个嗓子都快干了的人,不过他有一大半的话都是在怼陈安歌。
甚至到最后言语之中多是怀疑陈安歌是不是传道者。
不过现场有徐朗在,他三言两语就把此事掀过去了,对李阳发出了警告。
在没有明确证据之下,恶意诋毁别人,书是不是读到脑子里面去了。
哪怕是离场的时候,李阳对陈安歌的态度也是相当不好。
“我哪里知道会被人盯上,可能就是我长得帅吧!”
陈安歌又哪里不知道文人相轻的道理,不过他一开始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只在乎内容,所以道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一整场下来,其他人也没怎么为难陈安歌,问的大都是西游记里面知识,陈安歌大都一口答出来了。
事实就是《西游记》内容其实没什么争辩的,要争辩,就得脱离西游,偏偏陈安歌说他最在意内容,自然就和其他人没什么可说的。
但李阳就喜欢把问题抛给陈安歌。
“陈安歌!”那边徐朗跟了过来,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干嘛,你个老家伙笑得这么难看!”徐艺早就看到徐朗一直在注意这边。
“滚,我不和不要脸的人说话!”徐朗脸色一板。
“我就喜欢和不要脸的人说话!”徐艺脸一扬,转头对陈安歌说:“是不是!”
陈安歌翻了翻白眼,一言不发。
“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傻!”徐朗黑着脸骂了一句徐艺。
这两人的脾气还真是有点像,陈安歌在两人脸上细看:“你们……”
“兄弟!”
“亲兄弟!”
啧,难怪!
“李阳那边你不用太在意!”徐朗说。
陈安歌挠了挠头:“其实我还真想问问,我到底哪里得罪他了!”
徐朗一脸古怪的看着陈安歌:“你还记得你以前写的那篇《孔乙已》吗?”
“当然记得了啊!”
“那还记得是针对谁的吗?”
陈安歌张了张嘴,两手一摊:“忘了!”
徐朗嘴角抽了抽,事实上这些做学问的大都小心眼儿,哪怕只是小事,有的人也能记一辈子。
陈安歌倒好,竟然忘了。
“梁余庆,他是北派儒家的人。”
陈安歌终于记起来了:“当时《天龙八部》大火,武侠开始兴起,我记得他还发起了一个行动,名为糟践文艺——武侠!”
“对,就是他,当时把武侠贬的一文不值,说你的小说乱七八糟,误人子弟,要求封禁!”
啧!
那之后,武侠已经成为小说之中的当红炸子鸡,网络小说作者群体之中,有那么一撮儿武侠小说作者已经冒出了头,而现在,武侠小说也是遍地开花,只是陈安歌再没有写罢了。
“你那一篇《孔乙己》骂的梁余庆后面都不敢发声了,北派那边对你很有意见,不过也没敢出声,毕竟事儿是梁余庆自己惹出来的,这也导致梁余庆在北派都不受待见了,前两年已经去世了!”
“啊?”陈安歌愣了愣,这么算下来,梁余庆不到六十岁就死了?这些文人总喜欢钻牛角尖,有人可能钻进去就再也出来了,而且大都是心高气傲,好面子。
这死,恐怕和那篇文章多少有点关系,陈安歌心中有点愧疚。
“李阳是和梁余庆是同窗,而且两人是表兄弟关系!”
陈安歌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