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末霸业 > 第四章 郎君回洛京

第四章 郎君回洛京(1 / 1)

“是啊,四府推举。四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加上大将军府是也。而当时的三公之中,杨赐是太尉,袁逢是司空,大将军何进却是和袁家走的极近不说,连袁家的袁绍和袁术都在大将军府任职。虽说这些也许都是巧合,但终究卢植心里气愤难平。”

“石经,是灵帝介于如今经学的散失胡乱修改,有朝廷出面,蔡邕牵头,厘定官方经学典籍的重大事务,勘定儒家六经之后,要刻成石碑,竖立在太学门口,作为以后儒学经义的最终标准,用来选材教授的。撇开今文古文之争不说,这对于一个经学大家,当世大儒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和功德,足以流芳百世的一件事情啊。”

“但卢植被排除在外。使得他失去一个机会不说,再收下杨氏一个人作为弟子,不说他心里不愿,就是别的古文一派的人听到以后的问责,都不是他愿意面对的。”

“虽说,咱家和弘农杨氏份属同姓不是同宗,但人言可畏不说,在咱家的头顶上,可是还有着一个酷吏的名号呢。”

夫子说起的这个酷吏名号,出于班固的汉书,在那里面,将梁侯杨仆和王温舒十人,被列为武帝时候的十大酷吏。彪炳史册,名声可是极其不好的。这也使得,宜阳杨氏这么多年,依旧未能重振家风。当然这更是杨家人念念不忘的改换门庭的原因。

“郎君,既然这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庆一听夫子这么说,不由得看着在沉默的杨烈,焦急的问道。

“怎么办?凉拌,回洛阳。到家再说。”

杨家所在宜阳距离洛阳并不远,但也在洛阳城中有着一处宅院,杨烈早就从记忆中获知。现在拜师不成,不想回家面见家中老人,还担心被人看出破绽,所以,杨烈决定,先回洛阳再说。

随后就是黄巾之乱,熟知历史走向,更是知道乱世之中,武力为先。经学作用不大的杨烈,自然不会和这时候的人一样看重经学。要论门庭,祖先杨仆再被人成为酷吏,那也是一代将梁侯,做过楼船将军和主爵都尉的两千石大员。不说是顶级的存在,但比起号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皇叔和小吏出身的孙坚,倒也并不逊色。而曹操的出身也不见得比自己光彩。虽然袁绍是四世三公出身,但他却是袁家庶子而已。抡起嫡系,袁术才是。

所以么,对于拜师卢植被拒绝,杨烈并不是多么看在心上,直接带人回了洛阳,住进了杨家在洛阳购买的一处宅院里面,看似意志消沉,其实是在暗地里疯狂磨练,打磨自身。

从杨烈原本的记忆中得知,杨仆虽然是民爵出身,以买来的千夫爵位得意进入仕途,但绝对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清廉恪守,文武双全,一路有御史晋升至主爵都尉,进入两千石大员的行列,随后却又被任命为楼船将军,南征北战,灭国数个。所以被封为将梁侯。

武帝重武,还命杨仆主导,整理编辑各类兵书,修城兵录一书,作为帝王珍藏。其中不但有着练兵诸法,还有着自大汉建立以来,朝廷搜集保存的诸多名将猛将的修炼之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着汉初争霸失败的项王秘法以及当初张良韩信的将兵之法。

而作为兵录主导的杨仆,自然假公济私,留有秘本,成为宜阳杨氏的家传秘法,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宜阳杨氏屹立不倒的依仗。

而杨烈自幼便苦学家传秘法,自身武艺以及练兵之道,那是娴熟无比。在宜阳所属弘农郡杨家也是名声赫赫,不管是剿匪备寇,还是巡守乡里,从不落于人后,所以,杨烈才能够得到县里推举,来到洛阳进学。同时他的身上还有着县中吏员的官身呢。虽说不过是县中主计吏而已,但也算是踏进了官场,否则的话,他怎么会被县里举荐,进入洛阳进学?

但杨烈知道,做官不过是乱世之中安身的基础,自身的能力才是立命的本钱。空有官身,没有能力不过是别人吞噬的食物而已。所以,对于自身的前任所拥有的武技才是他现在看重的东西。反正不用多久,就是黄巾之乱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会大肆招募勇武之士,进入军中,而招募的这些人,也是按照籍贯,进行整编,基层的武官,那也是有各地的官府推举任命的。

所以说,进学乃至于经学拜师这个仕途的晋升之路,他并不是多么的看重,三国乱世,有了武力,再有实力,不论是投靠哪一方,对于他来说,做官来光大门楣,并不是一件难事。

而且,他虽然代替了原本的杨烈活着,有着原本的大半记忆,但是武技一途,既是一个下苦力修炼的结果,更是一个机体熟练记忆的过程,如今的他,空有记忆和健壮的身体,但精神和肉体总是不那么合拍,不下苦功修炼熟悉,怎么能行?

所以,他借口被卢植拒绝,看似苦闷沮丧的机会,抓进时间在恢复着自己对于机体的熟练和原本拥有的武力。

本来就是后世体育专业的杨烈,对于训练绝对不陌生,再加上有着原本的记忆,没用多久,就让精神和肉体的结合,变得圆融成为一体,原本的武艺也恢复成为他本人的武技。

不由得不说,原本的那个杨烈,有着充足的营养和时间,再有着家传的兵录作为秘传,本身的武技本就不低,惯用一杆长戟,杀伐骁勇不说,就连难以精熟的射艺,也是绝对的水准以上,加上兵录中对于练兵的记载,和宜阳杨氏部曲训练的实践,杨烈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军官,如今再有了后世那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见识,如今的杨烈敢说,多了不敢夸口,给他千人以下的骑军,他绝对能够训练的比一般武官要强。

但由于东汉光武帝的罢兵策略,南北禁军合在一起,才不过数万人而已,哪里会有千人给他统带?大名鼎鼎的北军五校属下,每个校尉才不过有着千人而已,那可是两千石的朝廷大员呢。

“唉,郁闷啊,有个百十人也行啊。”

杨烈正在感叹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呢,夫子于然却高兴的走进来对他说道。

“郎君,太尉举荐郎君入朝为郎了。”

最新小说: 背道而死 全家逃荒: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我于恶土观青天,待看蟒雀吞龙时 盘古神藏 亲爱的灵石 神泣:精灵学院 暴走的炼丹师 秦川修仙记 七星刀圣 大魔神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