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请帖一沓
“咦?娘子你小腿上怎么多了这道疤?”
秦瑶不得不又把自己和王瑾那档子事给他简单讲了一遍。
当然,赚了五百两的事是一句也没提。
不过她不说刘季也能猜到她肯定收了不少好处,毕竟她是什么本性,再也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只是,以恶妇的手段,怎么还会受这种伤?
刘季下意识的反应便是,“王瑾那无耻匹夫又坑你了?”
“这次倒没有。”秦瑶顺着他的力道把脚抬起放在他膝盖上,等着他用干毛巾擦干净水渍,眯着眼睛说:“这伤是为了救王瑾那菜鸡。”
刘季眸色一暗,试探问:“他不是说他也是个高手吗?”
秦瑶嗤道:“双拳难敌四手,他惹的麻烦太大了。”
“那娘子你银子收得够不够?”刘季很是担心,要是亏本了可怎么好。
秦瑶微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你猜呢?”
刘季嘻嘻一笑,“我不猜,娘子你都没说什么,那定然是给足了银子。”
“只是.”他借着擦脚的功夫,摸了摸那道疤痕,有他半指那么长,“到底还是害得娘子受了这么重的伤,还留了这么长一道疤。”
他再怎么给她惹麻烦,都没让她留下这样的伤痕。
王瑾啊王瑾,等老子日后到了京城,弄不死你丫的!
刘季帮秦瑶擦干脚,便端着洗脚水离开了。
从头到尾,低垂眉眼,不让她看到眼中的阴翳狠辣。
秦瑶躺下便沉沉睡去了,泡过的脚暖烘烘的热了一整晚,一觉醒来天光已经大亮。
阿旺已经送孩子们去学堂,殷乐也干完了自己担水的活儿去文具厂上工,小来福牵着青牛去河边喂水吃草,家里只有李氏在院里磨黄豆的一点点动静。
侧耳听,后院没人,想来刘季已经去莲院找老师师兄一起上课去了。
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没想到今天却是一个艳阳天。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子里来,在新铺的原色木地板上投下一点点金光细闪。
秦瑶伸手在阳光里捞了一把,指尖都被拂得暖洋洋的。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了下来,宁静祥和。
秦瑶躺在床上懒了好久,细心感受这难得的片刻清静。
直到听见刘季进门来的脚步声,睁眼一看,日上中天,她这一懒就懒到了中午。
阿旺今天还带了采购食材的任务,不会这么早回家,中午堂屋里就只有秦瑶夫妇两和李氏母子二人。
秦瑶的清静午饭后就被打破,宋瑜拿了一把请帖回来。
“夫人,这些都是给老爷送来的请帖。”
宋瑜将帖子一封一封交给秦瑶过目,秦瑶只看了三张就不看了,都是开阳县富商宴请刘举人的贴子。
后面的帖子都是一样内容,无非是说的话有些比较直接,有些比较委婉。
总之,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想要请客吃饭。
秦瑶倒是没想到过举人的身份这么吃香,刘季这才回来两天,就有这么多家的请帖送过来。
盛国举人最令人心驰神往的两个好处,其一是可以减免自己及其家人的赋税徭役。
其二是司法豁免权,一旦举人深陷司法案件中,可以不到场、不过堂、不下跪、不用刑。
可以说除去想不开要谋逆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免除死刑。
<div class="contentadv"> 除此二种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
那就是一名举子的人脉关系。
富商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三样,但一个县内举人数量有限,所以每年新科举子一诞生,便会受到富商们密切关注。
富商拥有大量产业,每年所需要缴纳的税费就是很大一笔开支。
这一点,秦瑶经营着文具厂便深有体会。
所以就算拿出很大一部分抽成好处送给举子,也比缴纳朝廷赋税划算得多。
大多举人的原始积累也来自于这些富商的馈赠,对二者来说,这是一件可以互利互惠的事情。
看着手上这一沓请帖,秦瑶既激动,又无比的冷静。
她向来遵守规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同时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所以这回帖到底要回几家,回给哪一家,还得先调查。
见秦瑶迟迟没有回复,宋瑜大着胆子试探问:“夫人,要不要问问老爷?”
秦瑶颔首,“是得跟他说一声。”
是的,只是说一声。
所以此时刘季正在莲院同老师学习,就不要去打扰他了。
宋瑜明白夫人的意思,没有再多嘴。
“阿旺还没回来吗?”秦瑶起身朝门外张望。
宋瑜摇头,“没见到阿旺管家回来。”
“行了,那你先去忙吧,让殷乐下工后就先回家来,我有事吩咐她。”
嘱咐完,秦瑶拿起这一沓请帖,回屋筛选信息。
她经营文具厂也好几年,开阳县各地富商情况也大致有所了解,先把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分别筛出来。
十二份请帖,六个认识,六个只听其名不见其人。
等殷乐回家,秦瑶把那六份自己认识的帖子递给她,让她去打听打听。毕竟新手嘛,不能一来就给人家上强度。
“打听些什么呢?”第一次出任务,殷乐有点兴奋,但更多的是茫然。
可老手不都是从新手期的一次次迷茫中历练出来的吗?
秦瑶很有耐心的写了一张单子交给殷乐,让她照着单子上的疑问把答案给她找回来。
另外又拿出一两银子递给她,“这是你的活动资金,我给你两天时间,后天一早过来找我汇报。”
“那厂里的活儿?”
秦瑶沉声道:“我会帮你请假,放心去吧。”
“好!”殷乐郑重应下,反复确认了两遍任务名单后,拿了一把油纸伞,大步出门去了。
她前脚走,阿旺后脚进门,秦瑶把十二个人名单子交给阿旺,一文钱都没给,“你去帮我打听打听这几家的情况,下午我让刘仲去接孩子下学。”
阿旺拿起名单看了看,放下还给她,去厨房干了两碗李氏刚弄出来的豆花,留下一句:“我晚上回来。”便骑马消失在刘家村。
李氏在厨房目睹全程,她算是看出来了,夫人对人有两套标准。
不,应该是多套。
对少爷小姐是一套,对老宅是一套,对外人是一套,对大老爷,又是另一套。
(/21913/21913006/1135414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