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 > 第154章 矛与盾,发现和隐蔽的博弈

第154章 矛与盾,发现和隐蔽的博弈(1 / 1)

人类自从学会系统的组织战争以来,如何发现和隐藏一直以来是很重要的事情。

哪怕进入到现代战争,牛逼轰轰世界唯一超级霸主的灯塔大兵,开着防弹悍马,装甲运兵车和坦克,天上还有战斗机攻击机甚至轰炸机直升机的武装支援,依旧也有中敌军埋伏从而吃大亏的战例发生。

所以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用隐藏奇兵偷袭敌方最薄弱的地方,从而用最小的代价产生最大的战术效果一直是无数军事指挥官和军人追求的目标。

同理,如何识破对手,发现对手隐藏力量给自己打击,也是这些军事指挥官时刻提防的事情。

现代战争中,科技手段也在围绕这个问题做了很大的文章。

最典型例子就是在利用雷达作为主要远距离侦查预警时代,隐身战机的出现和对舰船隐身性能的提高。

特别是舰船的隐身,曾经有人说不知道为何一两百米长的战舰这种玩意,这么大的玩意追求雷达隐身有啥用?

对于这些人你只能呵呵两句。

然后告诉它,有一栋两百米高的大厦,旁边有一个一层小板砖修起来的平方小卖部,距离十公里外,大厦依旧清晰可见,但你还看得到小卖部吗?

在电磁波雷达的面前,哪怕做不到完全的隐身,但能做到减少反射面,一个一两百米的大驱,甚至三百米的航妈,在雷达面前缩减到五十米的小渔船产生的反射,脑子傻一点的敌方指挥官可能真的会被骗过去。

更不用说,在面对敌方雷达制导的导弹时,丢出去一个放大雷达波角反射的诱饵出去形成几百米的大反射干扰源,老式一点的导弹还真会按照‘挑最大个的打’的优先原则去攻击那个假目标!

当然反侦查不是简简单单一个防雷达反射那么简单,还有热红外源,舰体在水面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强度大小区别,甚至还有和海水摩擦产生的磁场大小,都会暴露舰船的真实大小和自身位置。

早在二战时期,德艺狮的汉斯工程师就搞出来搜索船只航行中产生的磁场来自动攻击的鱼雷!

也就是刚发明出来发挥不稳定,同时使用环境偏高纬度容易被北极高磁场所干扰,要不然盟军还不知道要有多少舰船被击沉去海底报道呢。

所以科技手段在竭尽所能的去提高搜索敌军的能力同时,也在千方百计的赋予军事武器和人员的隐蔽能力。

但矛与盾的发展中,往往都具有进攻性质的矛更容易比单纯防御的盾更占便宜。

即便是到了太空……

也特么的一样。

在蓝星上,潜艇可以利用海水的深度,海底多变的地势,甚至是海底不同温度的暖水层来增强隐蔽能力,甚至可以坐潜在浅水区的海底和海底世界融为一体从而‘欺骗’地方声呐的搜索扫描。

在水面上,也可以利用海岛、海礁来遮挡、迷惑敌方的雷达扫描,从而迅速贴近敌方发起突然袭击。

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上千万公里甚至数亿公里都难以遇到几颗拳头大的小行星石块时……

你特么不会觉得对方会看到雷达反射波后,认为汇聚在一起,几十、上百甚至更多几百米长的一堆战舰是一群小行星吧?

哪怕是涂上了吸收雷达电磁波的吸附涂料,一点反射波都反射不回去……

那一堆开着引擎,热哄哄在向宇宙中放出热辐射散热的东西是难道是超大号太空土豆?

最后哪怕就是所有舰船都提前一段时间关闭反应堆,然后往表层喷洒液氢液氧冷却,理论上能降个位数开尔文的热值,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约3K背景下几乎难以分辨,何况背景还有群星这些更热、亮度更高的物体可以干扰到对方的热源侦测。

大佬,飞船是钢铁做的,钢铁是最好的热传导物体之一,外面冷到这个程度,飞船里面也会冷到这个程度。

所有船员在零下两百度的低温咋个活啊?

哪怕真的解决这个内部核心保温维生,和外部冰冷热源隐蔽的技术条件,让整个舰队散发干净热源,和太空背景融为冰冷的一体,但只要粒子推进器一开机……

那后面喷出长长的热流和羽流就会提醒着对方这里有一堆守株待兔的敌军!

所以在太空上,隐身和侦查的较量中,如何隐藏自己是明显吃亏,甚至是难以做到的。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做不到。

毕竟如果换成是在土星环这种带有巨大且密集的特殊环境里,这种利用天然环境带来的隐蔽效果还是可以产生伏击效用的。

但如果放在浩瀚宽广的宇宙中……

那目前的技术手段根本无法藏匿行踪,甚至是飞船高速飞行过后,粒子推进器产生的羽流热量,也会在太空中存留很长一段时间供敌方发现踪迹。

也正是因为现实情况如此,研究员们也没有再强求什么,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目前技术无法像?体生命那样,利用各种恒星、行星的引力来进行加速和减速的话,热源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

通过对金星打捞回来飞船的更多残骸检查,也发现垚的飞船同样具有电磁波的发射区,也就是雷达电磁波的相应结构。

这个发现并没有太困难,在那些孔洞状的区域附近,章成铭和陆英豪他们很快便发现了另外一种奇怪阵列布置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章成铭有些陌生,但是陆英豪却认得这种阵列布设,因为它的布设类似于人类的有缘相控阵雷达的内部发射单元布设。

最早的雷达只能发出一道电磁波,只能对着一个方向发射,这大大限制了一台雷达的扫描范围。

这种就是早期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人类为了增加效率,就捣鼓出可以旋转的雷达天线,让它可以左右小范围扫描,或者对着一个地方进行小范围的快速扫描。

但这些都是利用机械原理来辅助提高电磁波效率的手段,而且放到飞机上形成空中预警机,背一个大盘子不仅会影响飞机的气动结构,而且里面不断旋转的天线也会让飞机的重心产生微妙的变化带来飞行安全隐患。

不满足现状的人类随着电子技术的提高,又开始捣鼓出新技术。

就是把一个个信号发射单元从大家伙变成小模块,一个个的排列组合安装在一个平面内,让它们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快速释放信号扫描,然后把所有信号经过过滤和处理,那么一个不用旋转,但可以持续且高效同时扫描一大片区域的新型雷达便就此诞生了。

这就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章成铭对雷达技术研究不了解,但陆英豪在大学时期接触过这玩意,所以在看到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图后,他很快便认出了这种排列和有缘相控阵雷达排列非常相似。

同时,这种结构的晶体就布设在飞船的前方,同时在四周相应的区域也找到同样的结构,这更加坐实证明了陆英豪的猜测。

人类现在的盾舰雷达也是具有相同布设的特性,这是让雷达释放出去的电磁波有着最好的发送角度不被遮蔽干扰的天然设计思路。

再加上?体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个的可以划入硅基生命的范畴内,它们对电磁波的利用和喜好,就像人类用声音和肉眼去发现和发送信息一样具有天生属性。

而且别忘了,章成铭和垚在实验舱里的最后对峙中,也曾经说过,它们在星际旅途中确实可以做到超光速飞行,但是超光速飞行会消耗太多自身储备的能量,能慢慢走过去的路程干啥要一路狂奔累得个半死呢?

所以它们通常不会飞的太快。

而且也是为了避免搜索雷达电磁波的探测失效。

飞船飞的比自己发送出去的探索电磁波还快……

雷达发现前面有块陨石,电磁波刚刚反射回来你连反应都没有就已经撞上去了……

发生这种事的几率虽然不大,但也绝对不是没有!

所以垚当时就强调,这种超光速飞行它们很少干。

从这点上,也证实了?体生命也是利用雷达电磁波来进行侦查和探索预警的。

至于有没有红外热源侦查能力……

这一点章成铭和陆英豪都没有在飞船上找到直接的证据证明,不过考虑到?体生命本身就能感受到各种射线和热源对其进行反应,那么基本上可以做出99%的判断:

——它们也同样具有探测热源的能力。

这个发现虽然让人类失去了借助BUG来隐身打击对方的可能性,但得到这个消息也让战争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是既难过也微微开心。

难过自然是没法创造隐身条件去打击对方,微微开心就是得到了对方更多的信息,至少不是像之前那样连对方是用眼睛看目标还是用耳朵‘听’目标这种事情都不知道。

这没法做战术推演啊!

既然知道了无法隐藏己方,那么如何搜索?体生命对方呢?

通过对飞船残骸,也就是?矿的扫描,这种物质虽然也可以对电磁波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这是对方本体天生的转换能量技能,按说对人类很不利。

但是!

垚千不该万不该,为了着急去小行星带寻找那些残骸,告诉了章成铭如何生产共振电磁波的技术。

?矿会对这种共振电磁波产生放大式的正向反馈,这特么的就是一个自带信号放大器的雷达波角反射器!

在搜索己方生命时,这种技术贼特么的好用,但是如果被敌对方所获知……人类不用这个技术搜索?体生命的战舰那就是傻子!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人类才有一定的底气和知之甚少的?体生命敢于抗争,毕竟我已经知道如何发现你了,那至少不至于我连怎么发现你都做不到,只能被动等着挨打。

不过,这可不是让研究员,甚至是章成铭更惊喜的宝藏发现。

最新小说: 姜辞忧薄靳修 宫女日常:爹娘让我当咸鱼杭佳雁心乌雅静柔 乌雅静柔杭佳雁心 公主她权倾朝野了(重生)梁月向华月 梁月向华月 哦莫!小魅魔他又被疯批叼回窝了 秦凡王诗允 九十九封家书震惊全国林牧野叶思婉 权宠娇妻:王妃又在作妖了凤思吾夜凌寻 曹茂郭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