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真知军神传 > 第190章 路上的发现(一百九十回)

第190章 路上的发现(一百九十回)(1 / 1)

自从火葬了那名可怜的男子之后,刘德景等人的心情还是有些伤感,一路北上再没有了之前的那种轻松的心情。

一方面,对于前方的疫情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一群人心中都没底。但毕竟是要强行穿越这么一个充满了死亡和恐怖气息的地区,要说没有一些心悸,那纯粹是唬人的。尤其是男子那副凄惨的模样,更加加深了蔡文姬与二子的这种情绪。

而另一方面,对刘德景而言,那人死之前一直念念叨叨的事情也让他十分在意。

水,暂且不说,可能性太多,光靠想是想不明白的。但仙……听起来就有些扎耳了。仙这个字眼在刘德景的眼中,可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事。于吉要修仙,左慈要修仙,那些所谓的方外高人要修仙,就连号称是太平道首领的大贤良师据说也是一个修仙者。在这些人里,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就没一个正常的。如果仙这个字就意味着的失去了人性与正常的情感,那这种东西,在刘德景的眼中,根本就不值一提。

只不过,这些玄学之上的东西,他从未和人探讨过,即便是任昂也没有。对于现在的他而言,修仙者,几乎就和麻烦划上了等号。不管他们最终是否能够修成仙人,但起码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在他们修炼的过程中,会毫无顾忌地做出许多泯灭人性的事情。

这么说或许有些过了,但是刘德景就是如此坚定的认为,毕竟,他所遇到过的事情,都是如此。

顺着道路一路向北,几乎再没有看到任何人影。也不知是因为疫病的原因,还是因为北境战乱所致,这一路上,明显感觉得到空气中的气氛,越来越压抑,越来越荒凉。

当然,说是没有任何人影,也有些过了,毕竟,随着路程向前,有一样东西是见得越发频繁了。没错,那就是尸体。一开始,这只是极为偶尔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东西,还引起了二子的一阵尖叫。但到后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频率也是越来越高,不光是二子,就连蔡文姬都逐渐变得麻木了,可见已经变成了什么样的状况。

随着尸体的数量增多,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越来越接近疫区,二是越来越接近人口密集的领域。

走了差不多有半天的时间,看惯了死气沉沉的景色之后,终于,他们终于在道路之上见到了活生生的东西。

一群人,约莫有十来人,一身古怪的打扮。他们手持黑色的木棍,一人拿着一支黑色的火把,尽管还是白天,却也点得通亮。他们身穿着土黄色的外袍,头上也戴着一顶土黄色的尖角布帽,不得不说,这样的造型,的确是有些奇怪。

看着刘德景一行人的马车过来,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表示,依旧是在自顾自的做着什么。一队人,不停地走过每一具尸体,然后撒了一些什么东西,同时还埋头吟诵了几句。一具一具,没有任何的遗漏。这种古怪的习俗和行为,三人从未见过,因此也不免觉得有些新鲜。

对于这些人,刘德景很是好奇,在他的指示下,二子驱车慢慢地靠了过去。

这些乡民也不知是太过于专注眼前的工作,还是压根对于刘德景等人的到来根本不以为意,总之,马车慢慢的靠近,并没有引起任何一个人的重视。偶尔有人瞥了他们一眼,但更多的,却是一直自顾自地做着手中的事情。尤其是那带头的人,更是自始至终就没有侧眼看过一下。

刘德景不以为意,等马车靠近之后,主动下了车,走到这队人身边,抱拳笑着说道:“晚辈刘松,见过各位。在下一行初来乍到,对这里有些疑惑,不知可否请教一下各位?”

他的话说得算是得体,但是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气氛明显紧张了许多。听到了他的声音,这些乡民纷纷转过了头来,看了他一眼,依旧没有说话。这种古怪的沉默直到片刻之后,方才被打破。

“小兄弟,听人一句劝,前方灾厄盛行,回头方是正道。”一名苍老的声音从队伍的前方响了起来,传到了刘德景耳中。

刘德景依言看去,越过众人的肩膀,有一个身材矮小的背影站立在队伍的正前方。和其他人不同,他手中并没有拿着长棍火把,反倒是左手拄着一根烧火拐棍,右手提着一盏造型怪异的铜灯。只见那人不知道说完什么之后,伸手将铜灯在尸体上方划着八字,循环了几圈,方才收回了铜灯,转身缓步走来。

后方的人们,见老者走了回来,纷纷恭敬地让做两旁,留出了一条通道。老者对于这样的状况自然是习以为常,并没有任何不适地径直朝刘德景走了过来。

老者身高不足六尺出头,想来也是因为年岁的缘故,已经无法直立身体了。同样一件土黄色的外袍,套在他的身上,竟然都快拖到了地上,足以当做长袍使用。老者一脸慈祥和善,并不像刘德景等人之前猜测的那般,并不诡异。

面对着这个看起来有些面善的老者,刘德景自然也不能失了礼数,连忙抱拳迎道:“晚辈刘松见过老丈!老丈的好意,晚辈感激不尽。然而晚辈身兼要事,却是非得北上不可,怕是要辜负老丈的心意了。”

老者闻言也并没有气恼,反而是走到他的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刘德景,和蔼地一笑,轻声道:“看你的模样,想来已经知道了这里发生了什么。世间之事,能有什么比命更重要?这里的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却无生路可寻。反倒是你,阳关大道不走,偏要往着黄泉之地挤破头,又是何苦?”

“这……老丈,疫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刘德景闻言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严重……?哼,老夫已经不知道这个词够不够形容了。”老者无奈地哼了一声,浑浊的双眼看向北方,喃喃道,“病者如行尸走肉,生者似魂不附体,一片安平之地,早已如索命煞地一般。这一劫之后,十几万百姓生灵,又能留下多少?”

“不对啊,老丈,据我所知,疫病虽重,但死者至多十之四五,若是救治得当,还是有一定的存活空间。为何从您口中听来,竟似得病者必死的样子?”

“治?!谁能治?此疫乃是天罚,并非病患而是灾厄,神仙方能有术,凡俗又能如何?!”老者突然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你们外地人,不懂这其中的来由,老夫也不怪你,但是如果你真要北上,记得管好嘴,别惹了不该惹的祸事!走吧,我们还要继续给他们引路去罪呢。”

说着,老者也不等刘德景回话,便自顾自地转过身去,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继续他那让人难以理解,却又有些毛骨悚然的工作去了。

“怎么样?”眼见刘德景再度回到车上,蔡文姬连忙问道。

“有些奇怪,这前面的事情,恐怕会比我们想得还要复杂。你们记住,回头到了人口集中的地方,一定要谨言慎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得先忍住了,否则,恐怕会引来大麻烦。”刘德景皱着眉,连忙叮嘱道。

“有这么夸张吗?”二子并非不相信刘德景,但毕竟以他的见识也的确难以想象到底会发生什么,不由自主地说道。

“没有当然最好,但是万一有呢?有备无患吧。”

于是三人再度商议片刻之后,便重新启程,朝着北方继续前行。

看着他们的马车远去,那些做着法事的乡民们方才开口说道:“莫语大人,那些人,不拦着真的可以吗?”

“有人执意寻死,你又何必拦着?”那老者淡淡地说道,声音竟然变得十分年轻,“我们的任务乃是专心准备大阵,否则五原天灾不就白费了?我方才查看过了,那小子虽然有些本事,但气息虚浮空虚,修为不高,不足以为惧。本座难得发发善心劝导一番,他们既然执意要当饵粮,便由得他去吧。在大哥没回来前,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静尊大人到哪儿去了?怎么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离开呢?”一旁有人不解地问道。

“天知道,听说是去抓牲口去了。”老者莫语摇了摇头,也不多言,又继续专注于他手中的工作。

而一旁的人们,此刻也是面面相觑,一副难以理解的模样。

不过这些话,刘德景他们当然是不知道的。

拜别了那一群有些古怪的人之后,马车再度北上。但是让人颇为意外的,随着继续深入,原本以为会逐渐增多的尸体反而少了。远处的地平线上,依稀已经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影子,从规模以及大体轮廓来看,应该是一个村子,而非城镇。不时有些人影在四周来回走动,看起来似乎和平常的乡村没有什么不同。唯一有些特别的,只是在于这些人的举动。

一个又一个乡民,手里捧着一个土碗,一脸茫然……不,应该说是一脸虔诚地走在路上。每走上一小段距离,就会跪在地上,将碗举过头顶,看着天空高声吟诵着什么。这样的画面对于刘德景一行人来说,无疑又是新鲜的。

茫然与虔诚,实际上就是一线之隔的东西。就拿那些所谓的修仙者而言,修道之心也并非能够一概而论。有些人是有着坚定的心念,明确的目标,并且为之而努力,这叫虔诚。有些人呢?只是有那么一个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借口,各种不停地活动着。可是所有的不如意,却全又都丢给了这个目标,这就叫茫然。即便刘德景不怎么了解,但是人就是如此,一路向道的路上,虔诚者少,而茫然者却是多了去了。

很显然,在他看来,眼前这些行为古怪的人,必定是在执行着某种仪式。只不过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沉浸在仪式本身之中,对于仪式的内涵却没有任何思考。因此他也没打算去打搅询问他们,因为这样的人,也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答案。

他们的马车,缓缓地路过这些人的身旁。虽说没必要和他们交流,但是刘德景还是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些人,尤其是他们的这个仪式。

这些人本身并没有多值得在意的地方,唯一有些特别的,就是他们手中的碗。

碗的颜色有些少见,是一种黝色的色调。看材质,似乎像是普通的陶土,但是感觉上又会稍微硬一些。土中还有着星星点点但是并不明显的白色小灰尘,漂浮与表面。若是不认真看,恐怕还真是会忽略掉。碗中此时都有水,水位有高有低,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是在这水底之下,刘德景却是突然眼睛一眯,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水面之下,碗底之中,赫然有着一个明显的图案。图案整体呈现姜黄色,大体上是一个圆形的,其中游鱼与翔龙齐飞舞,也说不清有些什么意思。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图案,让刘德景的心一下提了起来。因为这两年,他不止见过一次这个图案,它代表的只有一个意思——太平道。

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那就是修道修仙,这是之前不曾出现的。而修道修仙之说却又繁琐复杂,门派众多。毕竟都是一些人物从古代经典之中各自的领悟,远不到达成共识的地步。当然,在这些理论里,研习的势力实力有高有低,也就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各种门派。

像在并州,抛开小门派不说,拿得上台面的,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原平城以东,忻州城东北方的紫府山(也就是后来的五台山)紫府宫,而另一个就是雁门郡以北的玄武山玄空阁。当然,如果纵论整个大汉天下,玄空阁也只能算得上是一州之首罢了。这样的力量,每一大州都有实力相近者。而放眼海内外,真正意义上被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级势力,只有两个。南方的天师道,以及北方的太平道。

在整个北方,太平道的力量已经可谓是遍地开花,根深蒂固。但是以往只是依靠着冀州为核心,慢慢向外发展罢了。只是最近两年,尤其是当日洛阳大火之后,太平道的行动,明显逐渐来到了台面之上。表面上看,似乎这是一个到处行善,济世救人的慈善组织。然而只有刘德景这些接触过内幕的人才会明白,这样的组织背后,到底真相是什么。

“太平道……手已经伸到边境来了吗?”看到那碗中的图案,刘德景不由得皱眉沉吟了两句。

对于这个组织,他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和对方交恶,也不仅仅是因为任昂给他说的情报。而是他自己也的确亲身见到过太平道做的一些事情,的确让他很不爽。但不爽归不爽,太平道的力量之强,那是绝不可小觑的。如果真的这里的事情和他们扯上了关系,那恐怕还真是会有些麻烦了。

“不管他,既然避无可避,就索性去看看,这些家伙到底想在这里搞什么鬼!”

(本章完)

(https://www.yqwxw.cc/html/109/109697/24396170.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最新小说: 我于恶土观青天,待看蟒雀吞龙时 盘古神藏 亲爱的灵石 神泣:精灵学院 暴走的炼丹师 秦川修仙记 七星刀圣 大魔神传奇 麒麟历险记 罗云秀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