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朱元璋暴怒!(1 / 1)

战马滚滚而来,带着满身的征尘。

马蹄声践踏着大地,宛若擂鼓。

靠近应天府城后,路上的人多了很多。

纵马狂奔而来的人,脸上大多都露出了疲倦之色。

却也没有停下,只是放慢了一些马速,控制着战马,以比较快的速度朝着应天府城而去。

来到府门前,拿出了文书,以及相应的证件。

守门的人检查之后,不敢怠慢,立刻放行。

甚至于还专门派出了一队人,在前面开路,保证他们快速通行。

一路引导到皇城前。

为首的骑士下马,快步向内而去。

随后有人查验文书,确认身份后,直接带着他前往了武英殿……

按说,这些军队情报,一般都是要先送到五军都督府,再由五军都督府转呈朱元璋。

但徐达毕竟是位特殊的存在,拥有直接上奏朱元璋的权利。

而且这次的事,倒也并非是徐达动用了这等权力。

毕竟他让人朝着京师这边送信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情有如此之严重。

这是朱元璋专门知会了人,遇到从北平大将军那边送来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给他那边送去,不得有任何延误。

所以徐达派遣的人,才能够这么快的见朱元璋。

一场对于大明而言,很是严重的风暴,即将因为此人面见朱元璋而拉开序幕……

……

双水村,梅殷完全不知道,有些因为他的出现,而产生的大变动。

至于因为他,导致了明初洪武年间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堂,变得更加汹涌他就更不知道了。

那些都与他无关。

至少梅殷是这么认为的。

他就是一个喂猪种地的,没事捣鼓一点水泥,弄点玻璃,安安心心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仅此而已。

那些朝堂的大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可不能血口喷人!

这个时候的他,正在很诚挚的邀请赵甲长品尝红薯。

满足自己心里面的那些小期待。

“赵叔,来尝尝这东西好不好吃。”

赵甲长其实来到这里后,见到梅英他们正在吃饭,就准备告辞离去的。

梅殷哪里会让他走?

寻常农家吃饭时,遇到有人来,也是要让饭的。

更何况梅殷这个时候,还准备看赵甲长吃了红薯,会是什么反应呢。

又怎么可能会让他走?

赵甲长推辞了几次后,见推辞不了后,就也只得从梅殷手里,接过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食物。

心里面是暖烘烘的,甚是感动。

只觉得梅先生人真好,对人真热情。

并没有因为他身份的变化,而对人有任何的区别。

对待他们这些小人物,依旧这么热情。

从来没有什么架子……

赵甲长满心感动的时候,哪里知道在他心里好的不能再好的梅先生,其实也有一点黑暗的小心思。

正等着看他吃了这野果之后的反应呢!

浓眉大眼的梅先生,也并没有那么正直善良。

没他想的那么好。

赵甲长接过这种,不知名的食物没有急着吃,偷眼打量了一下,看到了梅殷他们是怎么吃的后,就也显得有些拘谨的,动手将红薯皮给揭掉。

凑到嘴边,小小的咬了一口。

眼睛顿时便有些亮了。

好吃!

当真好吃!

这种新鲜食物吃起来,又面又甜。

比栗子都好吃!

关键是个头还大,吃起来还比栗子方便。

栗子还有坚硬的壳要弄掉,而这个,只有薄薄的一层皮。

梅先生果然不愧是梅先生,不愧是娶了大明公主的驸马爷!

自己今日在梅先生这里,倒是吃上了稀罕东西!

赵甲长下意识的,就将他所吃的红薯,给归结成为了皇家之物。

也难怪他会这么想。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平日的生活很少能吃到多少糖,

红薯这种果子,现在虽不是最甜的时候,可第一次吃还是能给人带来挺大的震撼。

能够刺激人的味蕾。

再加上这种果子,他在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

那他会将其给归结为皇家之物,也属实正常。

怀着激动而又感慨的心情,赵甲长认真的品味着红薯这种没有吃过的果子。

越吃越觉得味道美。

这不愧是大明皇家之人才吃的东西,就是这般不一样!

只是这样蒸一蒸,味道都如此之好……

“赵叔,咋样?味道如何?”

梅殷笑眯眯的询问。

赵甲长闻言忙道:“这果子好吃的很,又面又甜,关键是还好咬。

就算是八十岁没牙的老太太。都能吃。

比我吃的栗子味道都要好,当真是神了!”

说着,便又道:“梅先生,这东西这东西价值不菲吧?

这些只怕就是皇宫里面的山珍海味了。

这等好东西,让我这样一个粗人吃,着实浪费了。”

赵甲长对红薯的评价,是发自真心的。

并不是因为梅殷,以及宁国公主,李景隆他们的身份就昧着良心说话。

这红薯真的好吃,当得上他的这些评价!

梅殷听了赵甲长对红薯的评价后,心里美滋滋的。

他笑着摇摇头道:“赵叔,这事儿和你想的不一样。

这可不是皇家之物,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也不值什么大价钱,就是很寻常的果子。

就是咱双水村这边产的。”

赵甲长闻言,瞬间愣住了。

这……这什么情况?

这怎么和自己想象的差别这么大?

不是皇宫里的美味佳肴?

这怎么可能!

除了皇宫,哪里有这等好东西?

尤其是又听到了梅殷所说的,这东西就是在双水村这边产的后,心中就变得更加的吃惊和震动了。

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的茫然。

双水村这边产的?

双水村里有这种东西?

自己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了,可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里有这种好东西!

双水村若是真的有这东西,自己怎么会不知道?

迷茫之后,又立刻反应过来。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这肯定是这东西很珍贵,梅先生担心自己吃了后,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才专门说这东西并不怎么值钱。

很稀松平常。

从而安抚自己。

梅先生人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

处处为自己等人着想,照顾自己的情绪。

梅殷看着赵甲长的神色变化,便已经知道,赵甲长肯定是想歪了。

当下便开口道:“赵叔,这东西确实是咱双水村这边产的,不是宫中之物。

也确实不怎么稀罕。”

听了梅殷这话,赵甲长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茫然之中。

绞尽脑汁都没有想出来,双水村有这东西。

梅殷笑道:“赵叔,你忘了?咱双水村今年不是出现了一些没有见过的野草吗?

这就是那野草结的果子。

这果子不在上面,而在地下。

我昨天透过裂缝,看着下面个头似乎不小,就刨出来了。

验证没毒后,蒸出来尝尝鲜……”

“什么?!

这是……那野草结的??”

听了梅殷的话,赵甲长瞬间就变得不淡定了。

声音都大了不少。

这……这也太过于令人吃惊了吧?

不是他不够淡然,实在是这个结果,着实令他没有想到。

太令人意外了!

刚刚他都已经将这果子,和皇宫里面的山珍海味给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结果现在,梅先生却说这东西是双水村出现的野草,所结的果子。

这着实令人意想不到!

在此之前,哪怕是梅先生都给出了一些提示,他都压根没把这美味的果子,和那野草联系到一块去。

实在是二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谁能想到随便出现一种野草,就能结出这等美味果实!

“梅先生,这……这是真的?”

赵甲长望着梅殷询问,声音都大了不少。

强烈的震动,已经让他多少有些失态了。

梅殷看着赵甲长的这反应,心里面顿时舒爽了。

他就喜欢看这些在此之前瞧不上红薯的人,在见识了红薯后吃惊的反应。

看着就让人觉得心里面挺舒坦。

这还是梅殷不知道,朱元璋那边得知他把红薯留下来,想要看看红薯长成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时的评价。

若是知道了朱元璋是什么看法,对他的这种行为是有多看不上后,只怕他会更加期待老朱今后的反应。

“对,赵叔,就是那些野草下面结的。”

从梅殷因这里,再次确认了答案后,赵甲长整个人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居然……真的是那野草结的?

居然真是那野草结的?

这样的话,在他脑海当中来回滚动。

这谁能想到,从来没有见过的野草,结出来的果子,居然如此的美味!

还那么大个头!

太让人不可置信了!

为之吃惊震动的时候,忽然又想起自己家的田里,一开始时,也出现了二十多株这样的杂草。

结果却被自己拔的拔,用锄头除的锄,什么都没有留下。

顿时就懊悔不已,别提有多心疼了!

早知道这种杂草,能结这么大的果实,还如此美味。

那说什么也不能将其给拔掉了!

又想起自己不止一次的,建议梅先生将他家田里的这种野草也给拔掉的行为。

再想想见梅先生坚持将之留下来,并说想要看看到底能长成一个啥样子的行为时,自己心里面产生的一些微妙想法。

赵甲长就觉得很是羞愧和自责。

自己和梅先生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多了,太远了!

同样的好东西,落到了自己家田里,自己就这样将其当成野草给拔了。

落在梅先生田里的,梅先生却能接住。

这就是聪明人和蠢人之间最好的例子!

人蠢了,连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好东西都接不住。

“还好是梅先生您,把这些杂草给留了下来,要看看它们到底能长成啥样子。

要不然……要不然可真的就错过好东西了!”

赵甲长心情复杂,望着梅殷心悦诚服的说道。

同时脸上还带了一些歉意。

梅殷见此,笑着道:“赵叔,这事儿怎么说呢,主要是我这人好奇心强。

而我家又不指着田吃饭,

所以在这事情上,就可以肆意为之。

而赵叔你们则不同。

你们一家老小,都要指着田吃饭呢。

谁肯让这种不知名的野草在田里生长,去影响庄稼?”

梅殷之前虽然有着想要看赵甲长长反映的小心思在。

但那也只是一种,类似于玩闹的心情。

自然不会把这事情上纲上线。

就笑着为赵甲长解围。

而且,他想要看赵甲长这种反应,倒也不仅仅算是为了满足小心思。

还有一个则是,通过观看他的反应,比较直观的看到,双水村这边的人,在得知了红薯的之后会是什么反应。

今后他这边,再对红薯进行推广之时没什么阻力。

能够让大家伙争先恐后的去种植。

作为从后世而来的人,梅殷太知道,发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了!

现在看来,这效果就挺好。

赵甲长听了梅殷的话后,又是激动又是多少有些羞愧。

当即就决定了,今后要是再遇到什么事情了,那自己绝对要听梅先生的话。

梅先生怎么做,他这边也要跟着怎么做。

跟着梅先生走,准没错!!

这一刻,赵甲长的信念变得无比坚定。

觉得今后都要跟着梅先生的脚步走。

不信的话,看看李景隆小公爷。

小公爷家的田里,也同样出现了那种不知名的野草。

可是小公爷就学着梅先生的样子,也把那些野草给留了下来。

任其生长。

之前他们还觉得小公爷懒,不怎么理会田里的事儿。

现在看来,这哪里是懒?

这这分明是跟梅先生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这种运气,也当真是没谁了!

“二姑父,给这东西起个名字吧。

之前以为它是野草没在意,就一直以野草称呼

现在发现这东西居然这般好吃,看起来是一种很不错的作物。

那再将它称之为野草,可就不合适了。

这东西是二姑父你留下来的,还是二姑父你率先发觉了它好吃。

那由二姑父你起名字绝对没错。”

李景隆吃完了手中的红薯后,洗了洗手,望着梅殷笑着说道。

“对,对,夫君你给这东西起个名字。

不与它起个名字,今后还以杂草相称,确实不合适。”

宁国公主听了李景隆的提议后,也觉得李景隆的这个提议很好。

确实需要给这东西取个名字了。

“行!”

听了他们的话后,梅殷点了点头道:“那就我给它取个名字吧。”

说着,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而李景隆,宁国公主,小婵,赵甲长几人,都看着梅殷,等着梅殷给这种好吃的新鲜东西取名字。

想要看看梅殷能取出什么名字来。

如此等待了一会儿后,梅殷开口道:“我看这东西,有的心里也是红的,皮也大多是红色。

那就叫它红薯吧。”

他说着,就动手蘸着水在桌面上写出了‘红薯’两个字。

“又因为这东西,是在地下面结的,伱看这几个大一点的,像不像圆圆的瓜?

也可以叫它们地瓜。”

红薯?

地瓜?

听了梅殷起的名字后,宁国公主小婵,都拍手叫好,觉得很贴切。

尤其是地瓜这个名字,更是贴切。

赵甲长也在边上叫好。

觉得梅先生不愧是梅先生,这么快就能想出名字来。

还一次想两个。

关键是所想出来的这名字,还挺好记,并不高深。

李景隆则微愣了一下。

随后也称赞说,这个名字起得好。

其实李景隆觉得,依照二姑父的学问,这个时候取名字肯定能够取一个很文雅,很有品格的名字。

就算是不文雅,那也还可以借着给新物种取名,来拍一拍皇帝的马屁。

这东西看起来挺不错,如果真的能弄好,舅爷那边很有可能会龙颜大悦。

今后都有诸多的好处。

多少人遇到了这等好机会,都会绞尽脑汁的,想一个想吉祥的名字。

可结果二姑父倒好,竟如此轻松随意,丝毫没往皇家那边靠。

白白错过了这大好机会。

不过转念又一想,好像二姑父也并不在乎这个。

每次舅爷前来,他都要对舅爷死谏一番。

二姑父若是真的在乎这些,那他就不是二姑父了。

不过,这既然是姑父取的名字,那他说啥就是啥吧。

只要二姑父高兴就行。

梅殷若是想,当然也能够起一些高雅一点的名字来。

不过怎么说呢,他在后世早就已经习惯了,对红薯的这些称呼。

若此时给他改了名,总觉得怪怪的。

还是叫红薯和地瓜比较好,朗朗上口,他听着也熟悉。

当然,这两个名字也比较接地气,在今后也有利于流传。

……

“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在此之前村里面多少人都有眼无珠,不认得好东西。

将它们当成杂草给除掉了……”

在见识了红薯的好吃后,赵甲长满是可惜的出声说道。

如今,赵甲长对外红薯的态度,可谓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尤其是算算时间,从红薯的秧苗出现到现在,也才不过是两个月的时间多点。

这样短的时间,红薯居然就长这么大个了!

梅先生只不过是刨了三棵,就弄了这么多。

而且,看起来这红薯还能接着长个。

那要是等到红薯彻底长成,一棵红薯得结多少东西啊!

这红薯的产量,有些高啊!

虽然赵甲长并不能准确地算出,今后一株红薯大约能有多少产量。

可是仅凭他,现在所看到的这些进行计算。

就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

那就是这红薯的产量肯定不低!

要远超过寻常的庄稼!

越想,他就越激动。

在激动的同时,又满是后悔,恨不得动手抽自己一巴掌。

这么好的东西,自己之前为什么就如此蠢的,将其当成野草给弄没了?

听得到赵甲长如此说,宁国公主也同样心生感慨。

同时心里面,也变得更加骄傲了。

还好有自己夫君在!

若无自己夫君,红薯这种好东西可就真错过了!

那么多人都有眼无珠,把好东西当成了杂草。

偏就自己夫君将之留了下来。

如此一想,就越发觉得自己夫君非比寻常。

为自己能找到这样的夫君,感到特别的骄傲。

骄傲的同时,也觉得有些可惜。

这红薯秧苗,被村民们给拔掉实在令人惋惜。

而且,自己家里也只剩下了九十多棵,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种。

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种。

想想就让人觉得惋惜……

宁国公主还想着,若是今后自己家田里的红薯多了,给父皇母后以及兄长他们尝尝鲜,送给他们一个惊喜来着……

现在看来,等到红薯成熟也只能给他们一人送那么少许。

毕竟这大量的红薯,还要保存下来,用来留种。

梅殷点了点头道:“这确实有些可惜。

不过这事儿也怪不得人,谁能想到,这样一种不知名的野草,居然能够结出如此好吃的果实来。

不过我看这东西,似乎还可以接着种。”

梅殷这话一说出,顿时令的李景隆,宁国公主和赵甲长等人,都将目光飞快的落在他的身上。

面对这样一种新作物,他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种。

梅殷到:“我最近对这东西,倒是观察了不少。

发现这红薯的藤爬到什么地方,只要有合适的水和泥土。

就会生出根来。

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这里今后剪下一些红薯藤,就可以移栽到别的地方,种出新的红薯来?”

梅殷说着,就将他们给带到外面阴凉处,放着的那些红薯藤边上。

这是昨天刨的三棵红薯,所弄的红薯藤。

翻过来仔细看,发现果然如同梅殷所说那样。

在这红薯的藤蔓之上,有不少原本贴着地的地方,都生出了根须。

虽然大多都被昨天梅殷拔红薯时给扯断了,但也能看得出来,那里确实是生了根。

甚至于有一些地方,还带出了特别小的小红薯!

在看到这样一幕之后,李景隆,宁国公主,小婵,赵甲长几人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神色显得激动。

太好了!

这当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还真的如同梅先生所说的那样,可以通过红薯藤种植红薯!

那这事儿,就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他们这里就可以动手,扩大红薯的面积了。

不用担心这么好的东西,却因为数量稀少,没有办法推广普及。

梅殷道:“就先这样种着试一试,万一能成,咱们也算是摸索出来了一个种植红薯的办法。

今后,最好是将咱们这村子,三成的地都种上红薯。

当然,种红薯的时候也不能只捡好地种。

还要找一些坡地,和一些比较贫瘠的地种。

进行对比一下,看看这红薯到底都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听了梅殷的话后,赵甲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觉得梅先生言之有理。

至于宁国公主,那自然是梅殷说什么就是什么,她都听自己家夫君的。

李景隆也同样不会有意见。

在这事情上,他也要跟着二姑父的脚步走。

二姑父干啥,他这边也干啥。

绝对没毛病!

这些已经弄掉了一天多的红薯藤,看起来都蔫儿吧唧的。

但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梅殷这边也用剪刀,将这些红薯藤给剪成一节一节的。

每一节都带着一到两个叶片。

随后就到田里,把那些红薯藤给种下。

因为这个时候不是阴雨天,所以在种的时候,需要把每一个种红薯藤的地方都浇上水,

然后用土封好。

做过这些后,又从田里剩余的那些红薯身上,剪下了不少的红薯藤。

将其给剪成小段。

如同之前那般,进行栽种……

“梅先生,我看这红薯的果实,是结在下面的。

既然是结在下面,那需要的土就多,只在平地上种,只怕不太好,会影响它的生长。

就跟种芋头是一个样的。

芋头也是果实结在下面。

为了让下面的果实结得更大,就会起垄,培土。

那……红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种?”

种了一会儿后,赵甲长望着梅殷显得有些小心的出声说道。

“好!好!赵叔,在种地上面你是行家里手,你的这个提议好。

我觉得,咱们这边还真的可以这么做。

虽然红薯和芋头不同,但有些种地的经验却是相通的。

就这么干!”

梅殷一口答应了下来,显得还是高兴。

他自然高兴,从后世而来的他,也有着一定的种地经验。

知道种红薯是要起垄的。

起了垄,把红薯栽种在垄上,可以让红薯有更厚的生长土壤。

后面红薯成熟,刨红薯的时候,也要好刨太多。

只不过,他为了尽可能表现的自己也对红薯不了解,

不让人过多的把这红薯的出现,怀疑到自己头上去。

只能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决定今后再慢慢摸索,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再把沟垄种植的经验弄出来。

哪能想到,现在赵家长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下子,这点儿隐忧也一下子全没了。

毕竟这是赵甲长说的,可不是他说的。

可以放心大胆的按照赵甲长所说的用做

今后老朱就算是对这红薯的事有些怀疑,进行调查的话,这事也查不到自己头上来。

赵甲长听到梅殷一口就将这自己的提议给答应下来,并身体力行的去做。

也显得很是高兴。

脸都微微有些涨红。

这种自己提的意见被采用,在这种大事上面,自己也出了一份力的感觉,真挺好的。

种地这事,如果是不乐意的话,一般而言还是挺累的。

李景隆平时里,就不太喜欢在地里忙活。

可是今天在亲口尝了红薯有多好吃,又隐约觉察到,这种东西若是推广开,今后很有可能在大明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及起到极大的作用。

也变得积极了起来。

跟着梅殷他们种田。

一直在忙碌到了傍晚,梅殷的田里,已经是多出来了将近千株的新栽种的红薯。

过上一段时间,原本的那些红薯还会长出更多的红薯藤。

而这些新栽种下的,也同样会长出红薯藤来。

到了那时,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种植了。

这就是红薯的强大之处。

哪怕只有很少的红薯秧苗,但只要人为的去种植。

也能在一年之中,就能翻出好多倍来……

梅殷所做的这些事,也落在了双水村这边不少人的眼里。

众人都不知道梅先生,怎么突然间就做出这种事情来。

好好的地,都栽种上这种野草做什么?

询问之后才得知,梅先生发现这种被他起名为红薯的野草,结的果子挺不错。

就想要扩大种植面积。

赵甲长更是把红薯说的天花乱坠。

说红薯有多好吃,能长多大的个头。

一时之间,双水村这边那些田里出现了红薯苗,却被当成野草给除掉的人。

很多都显得特别的懊悔。

不过,懊悔的同时,对于赵甲长所说的这种,被起名为红薯的野草,结的果实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美味,也是将信将疑。

人在没有亲眼见到事实真相之前,对于自己认知之外的新事物,大多都不太容易接受。

对于这些,梅殷自然之道。

不过这会儿红薯稀少,他也不可能把剩下的那些红薯给刨出来给这些人吃,证明这件事。

此时,还需要留着那些红薯,在今后种植出更多的红薯来。

等到了收获之时,自己这里再给村里的百姓,每家分上一些红薯,让他们亲自品尝。

相信尝过了红薯的美味后,又见识了那红薯的恐怖产量,这些人在来年,都会特别踊跃的种植红薯。

红薯的产量,在如今这个时代,那当真是碾压级别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东西还不挑地。

别管好地还是赖地,亦或者是岗坡地。

挺贫瘠的地方,只要能让它活下去,都能结出红薯来。

而且产量还不差,简直是一大神兵利器!

……

“天德那边有消息了?立刻招进来!”

武英殿内,朱元璋和朱标刚说了关于徐达北征的事儿,就有这消息传了过来。

顿时令的朱元璋眉开眼笑,心情超好。

在他看来,这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又有徐达亲自统兵坐镇,这次绝对能狠狠的咬下北元一口肉!

让本就苟延残喘的北元,变得更加不行!

随着朱元璋声音落下,很快那名风尘仆仆带着徐达书信而来的人,便出现在了朱元璋面前。

对朱元璋,以及朱标恭敬行礼。

朱元璋笑着让他起身,见他疲惫,又命人搬来一个锦墩让其坐下说话。

这在朱元璋这里,那简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激动的这人脸都有些发红。

满身的疲倦,此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元璋询问了这人一些话,了解北平那边的情况。

确认徐达要给自己说的,都在信里,没有额外让这人传什么话后,就让这人赶紧下去休息。

吃些好的。

等到传信的这人下去后,朱元璋就立刻动手拆开了徐达送来的书信。

徐达送的信任很厚。

打开之后足足有十几张纸。

朱元璋坐在这里认真观看。

朱标也凑过来看。

前面写的,是徐达针对此次出征,所做的种种安排,种种考虑。

突出一个严谨,一丝不苟。

虽然只是读着书信,就能让朱元璋明确的了解到,徐达的策略以及种种安排。

坐在这里思索了一阵后,朱元璋的脸上露出笑容来。

“看见没有标儿?

天德做事儿,就是如此严谨。

而且方法也行之有效!

这一次,依照你徐叔叔这样的打法,只要兵马过去,必然收获巨大!”

朱标也同样是看的心情有些激荡。

可是看到最后,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却彻底的消失了。

朱标的面色也同样沉重。

北平那边粮草,竟然有些不济了!

多处运粮都不及时!

朱元璋把徐达所写的,关于这件事的报告,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越看眉头皱的越深,拧成了一团。

“父皇啊,这得赶紧下令,让那些地方的人立刻采取行动。

不惜一切代价朝着北平那边运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北平此时,粮草有些缺乏,这可不好!”

朱标显得有些急切的声音响了起来。

朱元璋面色阴沉的,将徐达的书信给放了回去。

望着朱标道:“标儿,你觉得咱这个时候,向那边传达命令有用吗?!”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后,愣了一下。

旋即反应过来了。

战机稍纵即逝。

而那地那些地方,离的又远。

一番耽搁下来,只怕粮食没有运到,战机已经没了!

朱元璋想的,却和朱标所想的不同。

他望着朱标道:“标儿,你觉得这事情是偶然吗?”

朱标愣了一下,神色有些变了。

沉默了一会儿后,望着朱元璋道:“父皇,你的意思是……这事儿有人在后面出力?

而且,出力的人还是……韩国公?

这应该不可能吧?

韩国公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

他知道这种事有多重要,不可能在这上面做手脚。”

朱元璋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标儿,你对他了解的还不够多。

咱在此之前,也觉得在中都城上,咱已经给了他很大的面子了。

对他已经很宽恕了。

可现在看来,事情有些不太一样。

咱觉得咱对他挺好的,可他心里还不服!

这么多年来,各地军粮基本上都没出什么岔子。

可就现在出现了岔子。

若说是巧合,咱不信!

必然是韩国公在后面捣的鬼。

咱发现,咱之前对他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

以为有了咱的那些作为,和警告,他肯定不会再乱来。

如今看来,他是将咱的话当成放屁了!

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他手里面,积累的力量够多了。

这是想要和咱掰掰腕子,斗上一场啊!”

朱元璋的声音缓缓的,却带着一种让人难受的压抑。

看得出来,他已经是在努力忍着心中的怒火了。

“父皇,这事儿……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需在一些地方调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再说。

而且……而且北方那边又有这么好的战机,有些事儿您这里也不能太强硬,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然错过了这个一举将北元王庭,给覆灭的大好时机,可就令人遗憾了。”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背负双手,出声道:“不用调查,咱就知道这是李善长出了手,想要与咱斗。

既然他想要和咱斗,那咱就好好的和他斗上一场!

看看他韩国公有多大的能耐!”

这话说出后,朱元璋的双目,竟不知何时已经有些红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我于恶土观青天,待看蟒雀吞龙时 盘古神藏 亲爱的灵石 神泣:精灵学院 暴走的炼丹师 秦川修仙记 七星刀圣 大魔神传奇 麒麟历险记 罗云秀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