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专家(1 / 1)

难怪刚才周围有些骚动,原来是外国人。

建国之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被废除,外国人纷纷离开中国。

到了现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还真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周围的人全都用震惊兴奋的表情望向了食堂门口,一边看还一边小声议论。

门口正有几个人走过来,其中有一个个子高高、黄发蓝眼的白种人特别显眼。

他正在跟身边的人比划着手势,嘴里嘟噜嘟噜说着外语。

姚软枝一听就知道是俄语。

“苏联人。”这个时候能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也就只有老大哥的人了。

虽然同样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新政府并不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非要选择倒向老大哥,而是别无选择。

美帝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新政权成立前夕,通过司徒雷登向新政府提出了承认中国新政权的三条要求:

第一,这个政权事实上控制国家的领土和行政机关,包括公共秩序的维持;

第二,这个政权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承当国际义务;

第三,这个政权得到该国人民的普遍认可。1

第一条和第三条根本没有任何疑问,中国新政权是完全符合的。

而实际上这两条也不是美帝的目的所在,他们真正关注的是第二条。

“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承担国际义务”,看似平平的外交辞令,只有深谙此道的专业人士才能一眼看出其中隐藏的阴险意味。

美帝的真正目的就在此处,他们要的是新政权承认并且继续履行旧政权与列强签订的各项条约协定。

这和新政权的立场是彻底对立的。

早在几年前,新党就已经公开郑重声明,任何损害中国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条约,新党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承认,并且决不担负任何旧党向其他国家承认的义务。

如果继续承认那些旧政权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那么新党和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牺牲又有什么意义?

在涉及民族利益的问题上,新党不可能和西方列强有任何妥协。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天,也即1949年10月3日,美帝就公开表示拒绝承认新政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在10月2日,就承认新政权,并且和新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是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此后,美帝倚仗自己西方列强领袖的地位,煽动拉拢形成了一个共同针对封锁中国的联盟,想要孤立中国,更是大力阻挠新中国恢复自己的联合国席位,意图把中国排挤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之外。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才正式恢复了自己的联合国席位,全都是拜美国所赐。

而且美帝不断干涉中国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直到二十一世纪,姚软枝闭上眼睛之前,台湾还未回归祖国怀抱。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中国在建国之后,实施了“一边倒”倒向苏联老大哥的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宣布站在老大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也是美帝步步紧逼的结果。

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实力弱小,根本不可能独自抵挡美帝为首的西方列强压力,必须寻找可靠有力的盟友。

在这个时期,国际舞台上能够对抗美帝的,也只有苏联了。

新中国跟在老大哥身后,向老大哥学习,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老大哥的热潮。在建国初期的新中国,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苏联文化留下的痕迹。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之间相互磨合,互相了解,数年后慢慢进入了后来国人戏称的“蜜月期”。

在此期间,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老大哥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低息贷款、援助建设、双边贸易、专家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156工程的一系列重工业项目建设,直接帮助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工业系统,其意义非同一般。

要知道,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所有国家当中,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也只有美、苏、中三国,哪怕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不能和前两个超级大国相比,但是工业体系的完整,也为之后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苏联援助中国政府建设工业项目的协议,是明年五月份在莫斯科签订的,共91项。

加上1950年2月,斯大林承诺援建的50个项目,再加上赫鲁晓夫上台后增加的15个项目,一共是156个项目。

这些项目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重点工业的骨干项目,对于新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使得新中国具有了制造汽车、飞机、拖拉机以及各种重要的工业机械的能力。

1953年到1957年,是苏联专家顾问来华援助的高峰时期,不过在此之前,也已经有不少苏联专家来到中国。

想必这个时侯出现在h省农业厅招待食堂的这位苏联人,就应该是其中一员。

姚软枝心中推想着这个外国人的身份,一转头却看见这个外国人身边,竟然有一个她的熟人。

正是h省农业厅办公室主任陈盾,姚软枝的师兄。

姚软枝把头转过来,没有跟陈盾打招呼。

这个年代外宾出现的场合,大家都要严肃对待,万一出点问题就是外交事件。

外交无小事。

姚软枝不想给陈盾惹麻烦。

不过她不吭声想躲着陈盾,陈盾却是跟着身边的人打了个招呼,自己一个人就往姚软枝的方向走了过来。

“小姚,你什么时候到的?”

姚软枝连忙站起来:“陈主任,我们县代表队今天早上到的诸市。”

师兄师妹这样的称呼,在私下里叫一叫显得亲近,但是在公开场合,显然陈盾也是怕引起某些人的联想,比如说封建主义残留之类的,所以没有这样称呼。

“那正好,你跟我来一下。”陈盾向着姚软枝身边的同伴笑着点了点头,就把姚软枝带走了。

“师兄,你在陪外宾,叫我去干什么?”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姚软枝低声问。

陈盾对她一笑,示意她不要紧张,那边几个陪着外宾的工作人员也正好走了过来。

“这是铁原地区兴化县实验农场的姚场长,她对农业种植和农业机械方面比较熟悉,现在就在农业一线工作,应该对于农业施肥有自己的经验。”

陈盾介绍了姚软枝,也向姚软枝做了介绍兼解释:“这位是苏联专家谢步列夫同志,他是来咱们h省考察的。谢步列夫同志想要了解我国农村农业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农村田地施肥的情况。我想着正好咱们农业厅这几天开会,就把谢步列夫同志和几位中央的同志带过来走走看看。”

施肥?

姚软枝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己记忆中156项工程中的一些事情。

其实,156项工程并不是真的全都落地了,很多资料都说其中有几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取消,但是具体内情,也没有什么档案可供查考。

就连中央也没有系统地整理过相关资料,没有一一统计过到底都是哪些项目,以至于后来研究者对于这些项目有好几种不同说法。

直到1983年,中央档案馆和国家经委合作,对他们保存的档案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才整理出来一个官方版本,确定实际正式施工项目为150项。

姚软枝当时在农业部工作,也看到过这份资料,并且记得被取消的六个项目中,有一个计划在h省建设的氮肥厂。

至于取消原因,资料里根本没提,姚软枝当时也没有想过打听,毕竟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但是现在她突然就想到了这件事——这个苏联专家谢步列夫是不是来考察h省的情况,看看是否有必要或者有可能在h省建设氮肥厂?

心里飞快地转着念头,姚软枝脸上却露出了非常有亲和力的微笑——这是上辈子她逼着自己对着镜子练了无数遍才练出来的技能。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女人,长得漂亮,出身成分又高,不笑让人反感,笑得过了同样也会让人产生某些遐思,给她带来麻烦。

只有笑得恰到好处,让人从笑容里感受到友善的同时,又不会让人想到其他方面。

现在也是同样的情况,一个年轻漂亮打扮精致的女同志,对着外宾的表情,同样需要注意。

这些小细节处理不好,很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

“谢步列夫同志您好,我是兴化县实验农场负责人,姚软枝。非常欢迎您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苏联同志的友谊。”

姚软枝一张嘴,说出来的竟然是一串发音很是纯正的俄语。

开始几个单词还有些生涩,但是一句话说完之后,她的语调和节奏已经非常完美,闭着眼睛听的话,几乎会以为这就是一个苏联姑娘的口音。

谢步列夫惊喜地大笑起来:“哦,美丽的女士,你的俄语说得真好!”他竖起大拇指,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

陪他一起的几个京城工作人员包括翻译也都有些吃惊。

说实话,在京城如果能遇到几个俄语这样水平的国人,也不是很容易;更何况,这里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h省。而且,陈盾刚才可是说得很清楚,这个姑娘是县里面一个农场的负责人,还不是省会工人!

陈盾呵呵笑了起来,虽然他没有听姚软枝讲过俄语,但是却从老师那里知道,这个小师妹天资聪颖,学习速度很快,又跟诸市农专的谭教授夫妻学习外语,所以基本上也猜到姚软枝应该会俄语。

毕竟现在的政治情况,俄语的使用机会是最大的,姚软枝这么聪明,怎么会没有准备?

只是姚软枝这样纯正的口音和语调,也出乎了他的预料。

作者有话要说:  1theu.s.departmentofstate,ed.,fionoftheuates.1949.thefareast:a,vol.9,washingtond.c:goverprintingoffice,1974,p.22

转引自武汉大学杨泽喜博士论文《□□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本章介绍的中苏关系也参考了该论文。

最新小说: 磨刀霍霍向狗贼 红娘啼笑因缘 黑科技:谁让他这么造手机的 梦回大唐:无敌华夏 这有好多主角 一怪长百年寿命,我直接杀崩末世 天才狂仙混都市 开局拿捏雌小鬼,女主跪着说后悔 末日下的地球游戏 90年代打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