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变迁(1 / 1)

时间并不会因为肯恩那件事情而停下来。

当年,由维布作为开端的,由肯恩事件为加强的,

克尔纳青年对克尔纳青年内部变质人员的肃清,进行的有些浩浩荡荡。

不过,由于此刻克尔纳已经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这有些热闹的动静,实际上对于克尔纳内的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没有太多影响。

更多的,只是茶余饭后,多了一些谈资。

对于克尔纳内的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更关心他们日益变化着的生活环境本身。

时间继续往下流逝。

31年。

这一年,莫道37岁。

这一年,克尔纳内一项重大工程完工。

从克尔纳中部首都,直通克尔纳与利特交界位置的铁路,历时五年多时间。

终于在31年的年末,比预期提前了几个月时间,顺利落成,并成功通车。

这意味着,克尔纳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及各类物资,

能够通过这条铁路,更加批量而低成本地朝着克尔纳的南端倾售。

同时也意味着,克尔纳青年的兵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从铁路沿线各处,增援向克尔纳南端。

为此,在这条道路通车之际,克尔纳周围,一度气氛有些紧张。

但最后是利特国的首领选择到克尔纳,

以克尔纳与利特加强各类贸易的合作为结局。

不过,随着这条克尔纳首都通往利特方向的铁路建成。

克尔纳内的铁路建设速度,也基本放缓了下来。

按照克尔纳内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有五千万人的人口密度。

克尔纳青年参考各方意见,乃至华国那边一些项目承接方的设计意见。

在克尔纳的六年计划中,对克尔纳内交通的规划,

实际上是以公路为主,机场次之,铁路为辅。

克尔纳内大面积平坦的土地,修起公路来也相对容易。

接下来的几年乃至十几年时间里,克尔纳都将修建公路为主。

剩下的一些铁路建设,都将以一些小段的,原本铁路往新修主干线的连接为主。

同年,

克尔纳还取得了另一个重要的成就,

经过十数年的统计,

在31年,克尔纳内,新生儿夭折率被降低到了1.5%以内。

虽然对比一些其他一些发达一些的地方,

这个数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对于克尔纳来说,这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克尔纳青年接管整个克尔纳之前。

因为战争,疾病,医疗条件,乃至贫穷,饥饿,恶劣的生存环境。

克尔纳内,新生儿夭折率达到了曾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当时的卡尔逊方和更早之前,对此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

只是按照国家联合会的抽查数据,

可能超过三分之一的克尔纳新生儿都活不过一岁。

克尔纳青年接管克尔纳之后,

不断增加医疗资源和投入的同时,

近乎以半强制的方式,要求所有克尔纳内的孕妇必须到医院生产。

在之后,克尔纳青年也拿出了一笔钱,专门用来负担新生儿出生所需要的费用。

以半强制和免费的方式,让克尔纳内的孕妇能够得到了一个稍正常一些的生产环境。

当然,此刻夭折率的降低,

不光是因为医疗资源的增加,

同时也是克尔纳内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

在克尔纳内绝大多数人满足了温饱的情况下,

才避免了许多惨剧的发生,避免了一些新生儿离开医院之后的一年内死亡。

32年。

对于克尔纳的影响力,明显朝着阿菲卡洲其他区域蔓延的现状。

白旗国显然,依旧相当不满。

双方将这种不满,几乎摆在了明面上。

只是,虽然满世界都知道白旗国对克尔纳不满,

但白旗国依旧没有选择对克尔纳直接动手。

不仅是克尔纳日渐强大和过往战绩带来的威慑力,

很大程度上,还因为白旗国自己内部一大堆问题。

按照当年的统计,

白旗国内主体部族的平民,已经低于百分之四十。

仅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可以说是原本白旗国的部族平民。

剩下的,基本都是来源于阿菲卡洲以及其他地方的难民们。

某种程度上,白旗国是受到了反噬。

其本身就是靠着从阿菲卡洲这片区域抽取营养,维持其内部的高福利。

而这些地方,被抽营养抽狠了,活不下了,本来就受她影响深,自然就理所当然地往她那儿跑。

这种情况下,白旗国本身的意志不可避免的受到更多方面的影响。

另外,克尔纳的失控,虽然看起来不太要命,但还是给白旗国内本来就沉重的高福利带来的负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再之外,从27年后,米国滑落宝座,事实上,也同样对白旗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特别是就克尔纳和阿菲卡洲这片的问题上。

再就是一些本来就存在的问题,等级的固化。

在高福利还能够维持的时候,这些问题都还能够解决,而现在,维持不住了。

问题集中爆发出来,足以让白旗国自己焦头烂额。

倒是想要跟克尔纳打一仗,来缓和这些问题,

但前提是能够赢,而不是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于是双方,就这么维持着不满,但僵持着的状态。

同一年,

克尔纳内的工业产值数据,相比于上一年再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

相比于几年前,

克尔纳内的工厂再多出许多。

其中大部分依旧是承接自华国内转移出来的中低端工业产业。

同时,还有大量克尔纳内部自己的工厂,以及一些其他地方朝着克尔纳投来的投资。

克尔纳青年此前在克尔纳投下来巨额资金建造的大量基建,

在这时候开始发挥作用。

安稳了十多年的内部环境,也逐渐给更多人信心。

对于有益于阿菲卡洲这片市场的人来说,

将工厂修在治安优秀,基建优秀,环境稳定,位置合适,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

从克尔纳内生产出来的产品,

大概被分为了两条主要的贸易路线,

一条向东,顺着那条通往也本蒙的铁路,进入到也本蒙边界,

然后通过水路,一路到也本蒙东北侧海岸的那个,属于克尔纳的港口。

转运之后,通过海运,要么进入欧罗巴洲,要么沿着阿菲卡洲的海岸,前往其他阿菲卡洲区域。

另一条就是向南,

同样是通过铁路,最后进入利特。

然后通过利特,将这些商品再朝着阿菲卡洲南端蔓延。

而整个生产和贸易链条。

可以说,不管是对华国,还是对克尔纳都产生了不错的收益。

同样是这一年,

克尔纳内的旅游业,明显随着贸易的繁荣,变得再繁荣不少。

克尔纳内,通过直接的开采克尔纳内矿产资源的收入,占比在克尔纳整体收入中,相对于克尔纳最初,明显被压低不少。

然后是33年,34年,35年……

最新小说: 绿野仙村 我叫孙贼,不是贼 祭祀自己,我成为了神话? 开局枪杀上线,我不想当卧底 背靠黑暗,向阳而生 落地成盒之考公上岸版 战!必胜! 跨界商贸 不一样的中医 村村村村村村医